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專題研究:佛教心身哲學
Special Study:Buddhist Philosophy of Mind-body 
開課學期
100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哲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蔡耀明 
課號
Phl7413 
課程識別碼
124EM465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7(14:20~15:10) 
上課地點
哲研討室二 
備註
本課程以英語授課。請先徵得授課教師及申請者同意後,始得選課。
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 且 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3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02mind_body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自笛卡爾提出「心物難題」,西洋哲學史上展開了一連串對於心物之間的辯論:
到底心物之間的關係為何?到底是唯心?還是唯物?
這些爭論,一直延續到當前心智哲學中,對於物理論與非物理論之間的爭執;甚至所謂的認知科學也依循著物理論為典範,認為心智乃大腦活動的表現。
然而,在這樣的典範之中,卻存在著許多無法解釋的問題,例如:感質、感受就無法以物理論者的角度來回答。或許物理論者仍會提出新的反駁,但這終究是在所謂的物理論與反物理論之間的爭論。
由此,或許另外一套對於心智議題同樣有深入探究的佛教哲學,能夠超脫所謂的物理論與反物理論,成為一個在探索心智問題上,更佳的典範。
為了能夠著手進行典範間的比較,與典範間的轉移,認為有必要將當前物理論與反物理論的爭論梳理清楚,並且提供佛教哲學在此議題的回答,以及佛教哲學可能面對的質疑與回應。
 

課程目標
透過本課程的歷練,學員可預期達到如下四項成果:
(1) 對心身問題,包括經典依據和學術論文,形成一定水準的認識;
(2) 培養出在心身課題的比較哲學研究的視野;
(3) 對學界心身課題的研究書目與研究成果,形成一定水準的認識;
(4) 初步建立以第一手和第二手資料來從事心身課題研究。

 
課程要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二 13:20~15:10
每週五 11:20~12:10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上課前,按進度預先研讀指定文章。上課時,扼要報告指定文章的要點,並且充分討論。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7週
4/04  溫書假 
第12週
5/09  期中發表與討論 
第18週
6/20  期末報告